1、載體樁工藝原理 •載體樁是通過夯填建筑垃圾(碎磚、混凝土塊、礫石等)、干硬性混凝土,對樁端土進行擠密,形成復合地基擴展基礎,將作用在樁頂上不的豎向荷載,通過樁身傳到復合載體,并擴散到基礎底部的特力層。 (1)填充料是為了增強砼樁端下土體的擠密效果而填充的材料。碎磚、碎砼塊、水泥拌合物、碎石、卵石及礦渣等都可以作為填充料,其中水泥拌合物指水泥和粉煤灰與粗骨料按一定比例摻和的混合物,對于有些地質條件較好、擠密效果佳的土層,在施工載體樁時,可以不投填充料而對樁端土體直接夯實。 (2)擠密土體是填充料周圍被擠密的土體,距離填充料越遠,對擠密土體影響越小。 (3)載體由三部分組成:砼、夯實填充料、擠密土體。載體的影響范圍深度約為3~5M,直接約為2~3M,即施工完畢時,樁端下深3~5M直徑2~3M范圍的土體都得到了有效擠密。 (4)載體樁指由砼樁身和載體構成的樁。施工時采用柱錘夯擊,護筒跟進成孔,達到設計標高后,柱錘夯出護筒底一定深度,再分批向孔內投入填充料,用柱錘反復夯實,達到設計要求后再填入砼夯實,形成載體,最后再施工砼樁身。從受力原理分析,砼樁身相當于傳力桿,載體相當于無筋擴展基礎。根據樁身砼的施工方法、施工材料及受力條件等的不同,載體樁有現澆鋼筋砼樁身載體樁、素砼樁身載體樁、預制樁身載體樁。 (5)三擊貫入度采用錘徑355mm,質量為3500kg的柱錘,落距為6.0m連續(xù)三次錘擊的累計下沉量,當填料夯實完畢后,正常的貫入度應該為第二次測得的貫入度不大于前一次的貫入度,若發(fā)現不符合此規(guī)律,應分析查明原因,處理完畢后重新測量。

2、載體樁施工工藝流程 樁位放線 → 移機對位 → 錘擊成孔 → 護筒至設計標高 → 填料夯擊 → 實測三擊 → 夯填干硬性混凝土 → 放鋼筋籠至標高 → 澆注混凝土 → 拔護筒 → 振搗混凝土 → 成樁質量自檢 → 資料整理。詳見現澆載體樁施工工藝框圖。
• 載體樁施工工藝流程圖



2.1 復測樁位線 • 工程項目部放線人員依據規(guī)劃定點將樁位放線完畢,經監(jiān)理驗線合格后,在施工前,各施工組技術人員對所要打的樁位載進行一遍復測,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施工。 2.2 移動樁機就位 檢查樁機設備工作是否正常,移動樁機就位。 2.3 錘擊成孔 在確定所要打的樁位中心位對齊。先用細長錘的落距夯擊地面,在地面土體中形成一個淺孔,用反壓系統(tǒng)將護筒沉至孔底,并調整護筒垂直。成孔時如錘擊成孔困難可采用螺旋引孔輔助成孔。 2.4 沉護筒至設計標高 提高柱錘夯擊成孔,將護筒沉至孔底,經反復操作后,將護筒沉至設計標高處。當接近樁底標高時,控制柱錘落距,準確將護筒沉至設計標高。 2.5 填料夯擊 護筒沉至設計標高后,提升柱錘高出填料口,進行填料,錘做自由落體運動,夯擊填充料(填料量以錘底出護筒底40~60cm為依據)。 2.6 實測三擊貫入度 承載體呈密實狀態(tài)后,重錘以6cm落距做自由落體運動,嚴禁帶剎車和離合。測三擊貫入度,每級貫入度應比前擊小或相等,三擊貫入度應滿足設計要求;如不滿足設計要求,則應繼續(xù)填料夯擊至滿足三擊貫入度要求。 2.7 夯填干硬性混凝 貫入度滿足設計要求后,分次夯填0.3m3 的干硬性混凝土,繼續(xù)夯擊至錘底出護筒2cm~5cm。 2.8 放鋼筋籠致標高 放鋼筋籠之前先灌注20~50cm混凝土(低流態(tài)混凝土),在護筒內放入預制鋼筋籠,測量鋼筋籠頂標高,使鋼筋籠沉至設計標高。 2.9 澆注混凝土 從護筒填料口貫入混凝土,連續(xù)灌至樁頂標高,并適當進行超灌30cm~50cm。 2.10 拔護筒 混凝土澆注完畢后,將護筒拔出,拔護筒時速度要慢,同時注意觀察鋼筋籠是否位移。 2.11 振搗混凝土 振搗時,一次插至柱底,要快插,并逐漸慢慢上拔至樁頂。 |